5G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能

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的子公司积极应对疫情,研发生产的无人驾驶巴士、无人驾驶洗地车等多场景无人车投入到当地科技抗疫工作中。图为无人驾驶巴士在合肥一家隔离酒店进行物资配送。 新华社发
近日,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、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、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编制的《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——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》正式发布。自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》开始,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已走过了十年。一方面,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;另一方面,智慧城市的内涵也随着建设实践的深入而更加丰富。
方便百姓生活
“让城市更聪明一些、更智慧一些,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前景广阔。”有专家这样概括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。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,从重大工程到百姓的衣食住行,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共享。
北京冬奥会期间,基于车联网、全域路况感知、“5G+北斗”高精定位等技术,无人车接驳、无人车参与火炬接力、无人清扫等,让中外运动员们耳目一新;防疫期间,物流机器人、消毒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也在方舱医院发挥重要作用,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。
除了这些局部环境中的应用,更大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在多地推进。例如,在交通领域,北京市推出了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,为市民合理选择出行时间、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提供高品质、精细化服务。
业内人士指出,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,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,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,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。
形成互动新生态
“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数据。以数据为中心,智慧城市包括大连接、大计算、大数据、大应用和大安全等五大技术,分别对数据进行采集、计算、分析、应用,并保障数据安全。”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说。
从2012年开展智慧城市试点起,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有10年。在此期间,中国智慧城市数量连年攀升、发展规模不断壮大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。与此同时,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从起步阶段逐渐进入“深水区”。《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——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》指出,中国智慧城市未来将进行三项改变,在治理思路方面,从“城市数字化”变为“数字化城市”;在阶段重点方面,从“建设智慧城市”转为“运营智慧城市”;在互动形式方面,从“人与人的联结”升级为“万物互联”。
专家认为,未来,智慧城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将形成互动新生态,智慧城市的交互性将迈上新台阶。在智慧城市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,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、运营、维护、培训、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将成为重点。
“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智慧,最核心的还是老百姓。”夏俊杰说,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更好地感知这个城市,让大家更有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。
(责编:申佳平、陈键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






人民日报社概况 | 关于人民网 | 报社招聘 | 招聘英才 | 广告服务 | 合作加盟 | 供稿服务 | 数据服务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律师 | 信息保护 | 联系我们
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5363263 举报邮箱:jubao@people.cn
人民网服务邮箱:kf@people.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5363636 举报邮箱:rmwjubao@people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|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-20060139 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广媒)字第172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|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[2020]5494-1075号 |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京)字121号 | 京ICP证000006号 |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
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© 1997-2022 by www.people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


